时间:2023-05-19 23:55
大
中
小
来源: 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兴县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进行文化遗产调查登记、修缮保护,强化监管措施,挖掘文化遗产深刻内涵,为实现文旅大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详细调查登记,夯实保护传承根基。对县域内革命文物旧址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走访县里的革命历史专家,走访当地的老人和其他知情人士等,进行了旧址核实、资料整理等工作。全县红色文化遗址一百余处,已调查登记70处。顺利完成全县低级别文物及石刻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兴县杨家坡洪涛印刷厂等二十个利用政府一般债券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完成28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对全县所有县保以上的古建筑都设立了文物保护标志。
二是积极修缮保护,提供精神文化支撑。对重要革命文物旧址进行了保护级别申报工作,如近年来的第八批国保中的北坡晋绥分局、晋绥日报社旧址,第五批省保的晋绥边区政府所属机关及军区机关旧址;对县域内的新登记的革命文物旧址进行了立碑保护,在有重要文物旧址的村庄村头设立了保护标志,并对重要的文物点进行了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的划分保护;对全县红色革命旧址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工作,完成了杨家坡洪涛印刷厂旧址、晋绥日报社、部分兴县北齐长城遗址、358旅旅部旧址等文物点的修缮保护工作,完成了北坡晋绥分局的布展工作等,极大地方便了文物旧址的管理、保护和利用。目前,对县域所有县保以上的古建筑都配备了义务文物保护员,进一步加强了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保护力度。
三是强化监管措施,筑牢文物保护底线。文化行政执法部门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除现有文保员的日常守护监管,文化市场执法队伍也积极开展现场巡查,细化巡查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有效提高了全县文物巡查的效率及效果,近5年来兴县未发生过文物犯罪案件。此外,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工作模式,在国家及省市重点文物点安装监控设备,进行线上线下监管,实现文物安全监管全覆盖,对各类违法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全面筑牢文物保护安全防线。
四是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旅全面融合。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吕梁主场宣传活动在兴县碧村举行。目前,该遗址保护工作正在推进中。蔡家崖晋绥文化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张家湾自驾营地举办中国旅游日“美好中国 幸福旅程”蔡家崖晋绥文化景区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向现场群众发放了红色兴县宣传手册、旅游条例宣传册和纪念蒲扇,对全县红色旅游景点及传统文化进行集中推介。在国家文化部和晋绥儿女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完成了关向应图书馆馆藏图书的评估鉴定工作,关向应图书馆已搬迁至兴县县委党校,面积达3000平方米,现已配置图书2.5万余册及设备,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同时,组织专人搜集整理100篇晋绥时期兴县红色故事文稿;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破局》《吕梁英雄的后代们》《兴县新旧十景美术集》《蔚汾人家》等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