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9:30
大
中
小
来源: 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是抓实防返贫监测帮扶守底线。防止脱贫人口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是防止脱贫人口发生规模性返贫唯一有效措施。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政策业务、亲自谋划推动,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扶尽扶。一是做到早。充分运用农户申请、基层干部按季集中排查、部门信息预警、信访舆情研判四种检测手段,早发现易返贫致贫人口,在发现农户存在返贫风险10天内完成监测户识别、15天内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25天内推动帮扶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做到实。监测户帮扶是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重点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整户无劳动能力的监测户,重点落实社会兜底保障帮扶措施。三是做到严。各乡镇把监测户返贫风险消除作为这次监测帮扶工作的重点,实事求是,应退出尽退出。监测户返贫风险消除要做到“四严”,严格标准,入户核实帮扶措施全面落实,返贫风险稳定消除;严格时间,监测户返贫风险稳定消除6个月以上,时间不达决不能退出监测帮扶;严格程序,必须按规定程序完成退出标注;严格对象,因低保、特困等特殊原因监测户整户无劳动能力的,虽然返贫风险稳定消除,但不得标准退出,继续监测帮扶。
二、巩固“3+1”脱贫成果固底板。一是健全动态保障机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建立巩固成果动态保障工作机制,扛牢监管指导、推动落实的责任,以严密的机制、严实的作风,推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二是认真排查整改问题。由“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部门牵头,各乡镇组织人员,全力开展问题再排查、再整改,特别是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如智残适龄儿童学籍未建立、送教上门不规范,慢病服务不到位、慢病证办理不及时,群众住土窑洞、危旧房,管网老旧、季节性缺水供水不及时等问题全部进行摸排整改。
三是落实产业就业两帮扶促增收。一是全面落实增收措施。认真落实促进脱贫人口增收34条措施,政策承载部门积极研究政策落实举措,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二是摸清产业就业底数。逐村逐户摸清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产业、务工就业情况,核查产业帮扶政策、就业帮扶政策兑现到户情况,台账化管理,对有劳动能、有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意愿的,全力推动落实。三是健全产业联农机制。农业、林业等承载产业项目的部门牵头,各乡镇组织人员全面排查“十三五”以来实施的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建立情况,制定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全面落实收益分配,建立分配台账。四是用好光伏收益资金。加快光伏收益村级二次分配,重点保障光伏公益岗位帮扶,乡镇指导,各村重新设置光伏公益岗位,优先保障监测户劳动力、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脱贫户劳动力就地就业,一月一分配,足额兑现光伏公益岗位工资。支持光伏收益资金补贴日间照料中心,可采取政府补一点、光伏收益资金贴一点、老年人子女筹一点的办法,推动日间照料中心正常运行,支持光伏收益资金给予老年人差异化生活补贴,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可度。五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人社部门利用县内外就业服务中心对接省内外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优先安排脱贫劳动力、监测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六是落实就业帮扶政策。重点抓好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稳岗补政策落实。
四是推进乡村建设治理见实效。乡村建设方面:一是全力度抓好厕所革命。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求好不求快的原则,重点抓好问题厕所排查整改,高质量推进户厕改造,坚决遏制改而不用、改作它用的现象。二是高质量推进示范创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创建、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三是启动人居环境清洁行动。由各乡镇指导,各村根据实际需要配足保洁员公益岗位,县公用事业中心同步加强保洁公司管理,上下配合,做到农村垃圾处理“三定一清”,即定时扫、定点放、定时清,确保农村环境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