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5:15
大
中
小
来源: 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县域自然条件,作出打好“精品杂粮”牌战略部署,围绕打造“中国杂粮之乡”目标,把发展杂粮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2年兴县被命名为“山西杂粮之乡”“杂粮美食之乡”,全县杂粮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杂粮产业链产值已达10.24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5%,辐射带动35296户10万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落实
(一)县委、县政府先后成立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和杂粮产业合作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组,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常委扩大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以及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持续高位推动全县杂粮产业发展壮大。
(二)研究并制定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兴县2023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扶持杂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将杂粮产业发展列入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目标任务明确到村、到户,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力推动兴县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深入推进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了晋绥杂粮研究院,初步筛选出适宜兴县种植的24个杂粮品种,部分品种增产幅度明显,尤其是谷子、高粱单产分别达到1000斤/亩、1500斤/亩,增幅均突破50%,所地合作实现良好开局。
二、聚焦融合发展,提升富农效应
(一)围绕“国家级龙头企业上榜、晋兴板上市、产值上亿、利润上千万的‘四上’目标”,共培育杂粮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33个、种植大户1600余户,谷子、高粱、豇豆、大豆等小杂粮加工转化率达到50%。
(二)持续巩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把就业机会更多留给农民,把产业增值更多留在农村。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在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2022年共投入5000万元衔接资金,为种植户提供优种、肥料和播种机具,对杂粮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扶持。
(三)持续强化农业保险保障作用,实现了杂粮灾害险全覆盖,探索建立具有兴县特色的谷子价格险,进一步增强了“三农”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风险的能力。持续发挥好“三队包联”服务团队作用,在田间地头、生产企业、项目工地,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三农”服务,不断夯实杂粮生产根基。
三、坚持品牌引领,激活产业活力
(一)紧盯杂粮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从提供优质种子、有机肥和配方肥等投入品的监管,到实施标准化生产,全过程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将绿色健康贯穿杂粮农业生产全过程。2022年建成绿色谷子基地15万亩、杂粮高质高效示范基地20万亩、有机旱作生产基地1万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精心培育了“兴县小米”“兴县大明绿豆”“兴县陈醋”等一大批区域杂粮品牌,持续放大兴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二)鼓励企业和合作社设立农产品直销店,组织开展兴县农产品进北京、进太原、进高校活动,已与10所高校8所大型超市建立直接供货合作关系。
(三)组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省、市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加大产品展销、招商引资、农副产品推介力度,持续提升“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