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111423LL00100/2023-03783 | |
发文字号:兴政函〔2022〕96号 | 发文时间:2022-10-14 |
发文机关: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标题:兴县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自评的 报 告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2-10-14 |
山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按照《吕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评价验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吕食安办函〔2022〕7号)要求,对照《山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评价细则〔2022〕版》《山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评审操作指南(试行)》,兴县人民政府对兴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近三年工作进行自评。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兴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北端,国土面积3168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24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0万(常驻人口18.3万)。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下辖9个基层监管所(执法中队),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网格,县直相关职能部门28个。2020年5月,兴县被省食安办批准为第三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在省、市食安办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和监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我县食品企业全部建档立卡管理,食品风险分级和监管体系完善。如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黄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获省级著名商标,“白清泉”牌老陈醋、“山花浪漫”牌小米获国家绿色认证,晋绥黄河湾、山花烂漫获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的“山西好粮油产品”等荣誉称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创建活动。目前30个示范店已授牌,3条示范街已经完成。食品抽检从2020年起达到4批次/千人, 自产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上升。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违法案件查办率达到100%。省市两次对我县创建进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进行了模拟自评(百分制)。66项相关创建指标得分率均达到98%。近三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风险基本得到控制,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上升,食品安全领域治理体系逐步健全,治理能力逐步提升。
二、创建工作部署落实情况
为更好地推动创建工作,2021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县长梁文壮为组长,分管副县长马兴勇任副组长,28个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15个乡(镇)长担任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组。设立创建办公室,抽选5名研究生学历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创建办公室负责该项工作。全县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对应成立了机构,责成专人负责创建及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全县244个行政村协管员负责各行政村食品安全日常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网格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创建开始后,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兴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实施方案》(兴政办发〔2020〕22号)、《兴县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兴发〔2020〕19号)、《兴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兴政办发〔2020〕48号)、《兴县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兴政办发〔2020〕47号),召开了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征求意见会议、动员大会、专题培训会。2020年12月,县食安办聘请省食安办,太原市局、小店区食安办专家授课,集中培训3天,县乡村三级创建干部150余人次系统地接受了食品安全重点、热点、难点知识学习。 2021年11月10日结合当时疫情,联合县科协对冷链冷藏食品经营者120余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进口冷链食品、《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示范创建科普知识培训,提高了广大经营者和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调整了食安委成员单位,修订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规则和任务分工,印发了《兴县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的通知》(兴政办函〔2021〕10号),对各单位的职责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2022年9月7日,县创建工作领导组结合五城同创和美丽兴县建设,召开全县创建工作验收会,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乔云深入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实地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流程;到清泉醋博园调研指导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结合创建实际对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满意度、知晓率调查,创新监管等具体对各部门提出新要求。副县长马兴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怀勇带领执法检查组就《山西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开展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措施和取得成效
(一)健全机制,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得到很好落实
县食安办发挥牵头作用,与各乡镇和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落实了乡镇和各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各乡镇与辖区行政村也签订了责任书。县政府制定了食品安全考核评议办法、食品安全考核评议方案和详细的《考核细则》,将食品安全和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纳入对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县纪委和县组织部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督查机制和绩效评估方案,严格落实“督查、督导、督办”制度。对各部门和各乡镇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进行督办。督促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二)多措并举,食品源头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县农业农村局指导各乡镇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技术措施。推进污染耕地落实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安全利用措施,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常规农兽药使用管理,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全县以高毒农药为重点在15个乡镇建立经营点,乡镇农技站与所属地农药经营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农药经营责任状》。县植保站进行技术指导,以农药、药械配套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结合方式,对农药经营使用一体化管理。2021年建设兴县奥家湾现代农业产业园,提高了区域农业科技水平。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社会企业筹资负责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养殖场,采取“租赁养殖土地、光伏收益分配”等模式,实施“牧光互补”项目。积极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兴县昌顺食品有限公司为兴县定点屠宰企业,建立了进厂检查和瘦肉精检测、非洲猪瘟检测等合格记录凭证,一猪一票等制度,并将从事冷藏冷冻食品储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县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同时实行病死动物和畜禽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杜绝注水猪肉、病死猪肉和未加检疫的肉品流向市场。
(三)部门联合,全面开展食品集中整治和违法犯罪行为查处
在县政府领导下,结合疫情防控,县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县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多次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非法添加的突出问题,扎实抓好食品安全源头、聚集性就餐单位、农村地区、学校及周边高风险区域整治,重点深化乳制品、肉及肉制品、白酒、食用油、儿童食品、网络食品等群众密切关注、风险较高重点品种的整顿治理。持续开展“铁拳”行动、三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约7000人次,开展专项检查26项次,检查食品企业3000余户次,纠正规范2800户次。2021年立案查处案件21起,行政处罚21件,累计罚款3.55万元。
(四)科学治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不断提高
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档案,实施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网格化监管平台逐步完善。对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截至目前,全县企业A级236家,B级362家,C级387家,D级56家。按照“试点推动、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分布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县餐饮服务企业推行风险评估试点,目前已对友兰中学、120师等10家餐饮企业进行了风险评估。2021年县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实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方案》,截至目前我县共完成市场主体监管两库维护,共建市场主体库10814条,执法人员库68人。县市场监管局已经完成双随机抽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县综合执法大队对“小餐饮”、“小摊贩”实行了同一地点经营,集中管理。同时实施“四统一”(统一备案登记、统一健康检查、统一工作服、统一亮证经营)。为了配合日常监管工作,县食安办印发了《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统计数据定期共享机制(试行)的通知》(兴食安办〔2022〕4号),县政府出台了《兴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制定了操作手册。县疾控中心建立了食源性疾病A类哨点医院1家,C类哨点医院2家,15个乡镇监测点,332个村医为监测员的县、乡、村三级监测网格。同时制定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预案》。
(五)纠建并举,稳步推进企业过程管控
疫情期间,各食品企业建立健全企业主任责任,从业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进货查验、不合格产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全面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应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准确上报追溯信息,建立进口冷链食品从港口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专区存放、专柜销售冷链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定期对企业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自评,主动监测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全县已有6户食醋生产企业开展追溯体系建设工作,22户食品电商经营企业经营的乳粉、白酒、食醋等重点品种建立食品安全电子信息档案。县教育科技局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纳入教育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考核细则,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自查,风险分级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留餐留样、学校负责人轮流陪餐、大宗食品定点采购等制度,严格执行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全县所有学校餐厅“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了100%。
(六)社会共治,营造全民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食品安全各成员单位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及食品安全行宣传活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活动,通过向民众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栏、悬挂横幅、受理群众解答、多媒体等方式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健康知识、营养均衡等“三减”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县食安办通过县融媒体中心向全县群众发出汇聚你我之力,携手共创“食安兴县”的倡议,发放倡议书5000余份。开展“五进”活动,共发放15000本“食品安全示范创建科普知识读本”。县政协针对创建工作召开了对口协商会议。新闻媒体、电视台网络宣传,食安办定期更新内容。食品安全示范街设置固定宣传专栏,定期更改宣传内容,方便全县人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2021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食品安全“餐饮安全你我同查”活动,制作了《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生产者落实主体责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度》牌匾57块,食品安全公示牌300块,免费发放到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食品流通餐饮服务企业;为小摊贩订制了印有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标志的宣传围裙、袖套500余对。印制500个“共治食品安全 共享发展成果”公文包发到各乡镇及成员单位,发放流通环节一票通票据5000本,索证索票台账6000余份。2021年培训食品安全监管人员187人次。为了激发全县人民参与创建的热情,对全县餐饮流通企业进行评比,并授予30块示范牌匾。特别是结合我县五城同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县所有食品经营主体开展了食品监管牌匾上墙公示信息。
(七)夯基固本,基层监管能力得到保证
县政府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财政预算,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经费每年60万元纳入预算并拨付到位,同时,2021年食品抽检专项经费80万元,2022年食品抽检专项经费110万元县财政拨付到账。2022年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式服装共计发放122人,合计经费496601元已经落实。涉及基层市场所(执法中队)办公场所已经全部落实到位,全部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执法仪、执法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基本办公设备,能够良好地开展工作。县食安办每年都给每个乡镇下拨专项经费,用于食品安全宣传和行政村协管人员培训。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食安办综合监督协调的权威作用发挥不够,部门联合还有待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不足。二是质量强县、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化建设仍需要探索。三是作为机构改革后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员队伍严重老化,特别是基层监管所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处于季节性生产状态,给监管工作带来不确定性。五是我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大部分处于旧城区,设施条件落后。六是食品安全上下联动、信息互通机制还有待加强。七是受新冠疫情影响、食品流通特别是餐饮企业受到冲击,品质提升难。八是食安办督查督办力度不够,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兴县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健全监管工作网络体系,充实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基层有足够力量履行监管职责,在强化服务、提高效率上重点突破。二是加强整治,严惩重处。针对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形成高压震慑态势。三是创新管理,提高效率。落实企业、政府、社会各方责任。加强预防措施,提高监管工作整体效率。四是建章立制,夯实基础。进一步推动出台相关制度,建立“黑名单”、企业责任首负、强制保险等制度机制,加快信息化平台、电子监管网络、检验检测体系以及诚信自律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社会共治体系等建设。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舆论。六是发挥好食安办牵头作用,强化综合协调、监督指导,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调动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力量,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兴县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